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,完成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、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。为此,开展规划体制改革探索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、城乡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“多规合一”,形成“一个市县一本规划、一张蓝图”,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体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。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,笔者认为,当前应以“多规合一”为总抓手,加快我市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建设工作,尽快促进我市乡村振兴发展。
一、以“多规合一”为总抓手,抓好我市特色小镇建设,促进乡村振兴发展。
2016 年 2 月 , 国务院公布的 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 提出,“加快特色镇发展 ……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、商贸物流、信息产业、先进制造的魅力小镇”。 7月,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联合下发《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到2020 年,培育1000 个左右各具特色, 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、 商贸物流、现代制造、教育科技、 传统文化、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。随着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,关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问题成为政府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。
特色小镇是新的发展主体。特色小镇 “既非简单的以业兴城, 也非以城兴业; 既非行政概念, 也非工业园区概念”, 也不是传统的 “镇” “区”、 “园” 相加的 “大拼盘”。 它是一种发展的新的主体形式。 从创建条件看, 特色小镇有明确的空间规模界定和投资规模要求。 空间规模上, 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 3 平方公里左右, 建设面积控制在 1 平方公里左右; 经济规模上, 原则上环保、 健康、 时尚、 高端装备制造等 4大行业的特色小镇 3 年内要完成 50 亿元的有效投资, 信息经济、 旅游、 金融、 历史经典产业等特色小镇 3 年内要完成 30 亿元的有效投资 (均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)。 此外, 建设标准方面, 一般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 3A 级以上景区, 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照 5A 级景区标准建设。 由此可见,特色小镇是不同于 “镇” 或 “区” 的新的发展主体。
为此,在建设我市特色小镇时,笔者建议应集中力量编好“一本总规”和“一张总图”。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突破口,要选在第一个“一”,也即“一本总规”上。这是因为,“总规”是神,“总图”是形。在总规、总图的统领下,其他各专项规划和空间规划,作为“一本规划”和“一张蓝图”的细化和实操化,大可以“各展所长、各得其所”。“顶层规划”的统筹引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,要把各领域的“总纲领、总格局、总管控”,有机地统一在“一本总规”和“一张总图”上,形成地区发展的“规划龙头”。然后,在此基础上和前提下,进一步建立一个定位准确、分工明晰的规划体系和权威高效、有序运作的规划协调机制,对各类规划进行统筹细分和衔接协调,从而确保实现“多规合一”。
同时,建设特色小镇要扎扎实实健全一个有效运作的协调机制。在目前政府规划尚未实行“大部制”改革的前提下,必须建立一个高规格、有权威的规划协调机制。这一非常设的协调机构,借鉴过往的成例,一般应由政府主官“挂帅”,常务副主官“出征”,同级人大和政协领导“辅佐”,各主要政府规划所涉部门负责人参与。协调机构下设负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,由“多规合一”试点所涉及的发展、城乡、土地和环保四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出任领导,其他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。“前天”的国土开发,就是“昨天”的投资建设,也是“今天”的产业城乡,更是“明天”的生态环境。只有抓好“多规合一”工作,才能促进特色小镇又快又好发展,从而加快我市乡村振兴发展。
二、以“多规合一”为总抓手,抓好我市全域旅游工作,促进乡村振兴发展。
十九大报告提出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2015年,国家旅游局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推动旅游业由“景区旅游”向“全域旅游”转变,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。全域旅游打破围墙、打破空间封闭,形成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大格局,有利于共建共享美好生活、共建共享基础设施、共建共享公共服务、共建共享生态环境。发展全域旅游,就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,从战略全局推进旅游发展,要与五位一体建设、五化同步发展等重大战略结合,综合立体推进发展。抓旅游就是抓新型城镇化,就是抓美丽乡村建设,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,就是抓民生,抓特色产业培育。为此,以“多规合一”为总抓手,搞好我市全域旅游建设和规划工作,使全域旅游不仅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,更是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,是县域经济、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。以“多规合一”为总抓手推进全域旅游,搞好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,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,促进农村的厕所革命、道路建设、农田改造等,提高我市多数农业人口的福祉,还能提升我市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,并形成统一高效、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。这必将促进乡村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,从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促进我市广大乡村地区加快振兴发展。
(廖接良 作者系梅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书记、主任) (责任编辑:王裕发) 来源:梅州日报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 |